公共衛生領域著名雜誌《Environ Health Perspect🧉,EHP》(IF=9.78)近期發表了一項由意昂体育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系學者吳少偉與美國哈佛大學及哥倫比亞大學學者合作完成的一項血液表觀遺傳組關聯分析研究論文(吳少偉為第一兼並列通訊作者)。該研究使用美國麻省一項母嬰出生隊列的生物樣本測定了母親孕期血液紅細胞中的鉛濃度🦨,並使用甲基化芯片測定嬰兒臍帶血基因組DNA中48萬個位點的甲基化水平🔰,在控製其他混雜因素的基礎上🕰,對鉛暴露與基因組甲基化水平進行了關聯分析,揭示了鉛不良健康影響的潛在表觀遺傳學基礎♗。
重金屬鉛是環境中一種廣泛存在的汙染物,可自由通過胎盤。既往流行病學研究發現生命早期鉛暴露與一系列不良健康結局的發生有關🍰,包括早產和小於孕齡兒的出生👇🏻,兒童期生長發育不良,認知和行為功能障礙及造血系統毒性等。DNA甲基化是指經DNA甲基轉移酶催化甲基轉移至DNA序列中的胞嘧啶形成5-甲基胞嘧啶🔡,可導致某些區域DNA構象變化,引起基因的失活,另外序列特異性甲基化結合蛋白可與啟動子區的甲基化位點結合,阻止轉錄因子與啟動子作用𓀄☝️,從而阻抑基因轉錄過程。既往實驗室動物研究發現鉛暴露可引起DNA某些位點甲基化水平的改變🥉,繼而引起下遊調控基因表達改變,從而產生相應的生物學效應。但目前還缺少人群鉛暴露的綜合性表觀遺傳效應研究證據。
上述EHP發表的研究對此問題進行了探討。研究納入了268對母嬰的有效數據,結果顯示母親孕期紅細胞鉛濃度總體較低,平均值為1.22 μg/dL,換算後的全血血鉛值約為0.50 μg/dL👨🏻➝。表觀遺傳組關聯分析發現基因組4個位點的甲基化水平與鉛暴露存在顯著性關聯(滿足錯誤發現率FD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