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家庭建設“三個註重”的要求,落實全總女職工委員會的工作部署🫷🏼,以“三八”為契機💂🏿♂️,引導廣大女職工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主旋律、樹立新風尚,建設幸福家庭🧘🏼⛹🏿。醫學部工會組織了“書香伴我育家風”讀書征文活動、現將意昂教師征文刊錄於此。
意昂工會隨時歡迎老師們踴躍投稿🖤。
意昂体育官网工會
2016.5.
憶爺爺奶奶
高文靜 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系
看到工會“書香伴我育家風”這個題目💂🏽♀️,我有點共鳴💿,因為我出自一個書香家庭,我的爺爺奶奶分別是中學和小學語文老師,而我自己也成長為一名大學老師🚇。早就想寫寫我們這個大家庭✍🏻,回憶回憶已經故去的爺爺奶奶,但是🏋🏼♀️,幾年過去了👨🏿🦱,卻發現自己的進展是零🕵🏽♂️。快節奏讓我們急於跟著時間的腳步往前再往前🤾🏽⚅,而忘記了我們更需要的是回頭去思考去總結。
今天早晨👩🏻⚖️,告訴兒子爺爺奶奶要來北京🥨,兒子特別開心地“哦耶🏉!”。看著爺爺奶奶和他的相處方式,我其實有點羨慕嫉妒,因為他是他們唯一的孫子🧚🏻♀️。而我的爺爺奶奶🥀,孫兒輩是十個。但是盡管如此♏️,爺爺奶奶依然讓我們每個孫子孫女都能夠感受到來自他們濃濃的愛。
爺爺,在我的心目中✈️,從來都是高大和帥氣、博學又和氣,爺爺最讓我自豪。爺爺喜歡嘗試新鮮事物,爺爺最愛收集“爛石頭瓦片”(爺爺一生都熱愛考古事業,曾經無償向國家捐獻文物🏈🧴,並在《考古與文物》雜誌發表文章),爺爺能種出美麗的紫羅蘭🕦,爺爺的毛筆大字兒漂亮的可以當春聯🧀,爺爺在小院兒裏接待外賓,爺爺去海邊給我們買珍珠項鏈和小清新的連衣裙👩🏿🌾。小時候爺爺問我最多的問題是“上qinghua還是beida?”我那時不知道這是啥東東,總是胡亂選一個,想不到許多年後的今天,爺爺為我預言了我的人生。第一次來北京,爺爺穿著印有“love”的紫羅蘭顏色t恤送我,擔心我人生地不熟,爺爺在北京一陪就是四十天。97年爺爺其實已經有癌在身👩🎤,毫不知情的我還帶著爺爺坐地鐵,復興門那條長長的換乘通道,我現在都能聽到爺爺急促的呼吸聲。
奶奶在我記憶中更多地是嚴厲的,作為晚輩,理應不該評價長輩的婚姻𓀘,但是爺爺和奶奶的組合,在我看來卻很美妙。郎才女貌不足以表達他們的完美結合,因為爺爺和奶奶都是集智慧與美貌於一身的傑出代表。奶奶愛整潔幹凈,在奶奶的衣架上,總會掛著一個“衣打”🧝🏻,於是無論布鞋還是皮鞋從來都是一塵不染🚋。奶奶對美的理解也很獨到🧑🏼🔧,床單和家居飾品清新淡雅🪨,一如她的人生。奶奶外柔內剛🚵♂️,持家有一套,奶奶自己評價自己喜歡“給”人,其實不經意間,奶奶在透露著自己為人處世的哲學🏂🏽。在我看來💁🏽♀️,正是有奶奶事無巨細地操持著大家庭,讓它有序運轉🤾🏻,才成就了爺爺的“才子”人生。
如今,我有了自己的家庭🤷🏼,自己的人生🥂,我會和兒子講起我的爺爺奶奶;而每每踏上一個新的國度,每每登上一次國際學術講臺,我都會想起,如果爺爺奶奶在🤹🏼♀️,多好🐞,我可以和他們分享我的感受🪩。我知道我要珍惜我的親人🤶🏻,因為🔘,子欲孝而親不待🧑💼。

我們幸福的一家
爺爺奶奶(前排),父親母親(後排兩側)🎼🧑🏼🦰、姐姐(後排右二)和我(後排左二)
1991年夏

我(右)和姐姐(左)攝於爺爺書房
1987年冬
樹優良家風,創美好社會
陳鶴 北大意昂体育意昂全球衛生學系
如果我們感覺到當今社會的溫暖,希望它能夠繼續傳遞下去;如果我們看到當今社會的某些方面讓我們失望,希望它能夠得以改善。那麽,除了高談闊論,我們更需要做的是,從我們自身做起,從我們的家庭做起。通過塑造積極向上的家風,我們能夠使社會更美好🌹,使你的、我的🧨、中國的夢想更快實現。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文明狀況不僅是社會文明的縮影,而且可以影響和改變社會風氣👨🏽🦲,營造社會新風尚。所以🙍🏼♀️,良好家風的構建與傳承不是小事私事,好的家風利家利民利國,相反則害己害人害社會。中國是禮儀之邦🥯,歷來註重對道德品質的歷練。五千年的文化傳承給了我們珍貴的精神食糧和實踐指導。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這些歷史財富仍然對我們有巨大的現實意義。同時,面對著新時代的社會狀況🎮,關於如何樹立好家風也會引入新鮮血液🙎🏿♂️。
良好的家風是優良品質在家庭中的積澱和傳承🔂,是家庭留給每個成員的寶貴精神財富,古有仁智禮義信,今有勤孝謙和思🧜🏽,良好家風因背景各異🧚🏿,也各有千秋:或仁愛寬厚🎓,父慈子孝👈,兄弟和睦🦑,鄰裏友愛;或克勤克儉,常懷一粥一飯來之不易之念,靠勤奮興家聚業,講節約精打細算;或本分做人,不為富動👩🏭,盡職敬事,誠信待人👰🏽。這些優良家風🦸🏿♂️,在人的一生中無形地影響著家人,影響著他們對待自己、他人和社會等方式;這些優良家風🪨,讓子女終身受益,其價值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那麽👠,該如何在家庭中營造理想的氣氛🔦,促進家風的健康發展呢?良好家風的形成決非一朝一夕之功,這需要長期的熏陶與積澱🫀,也需要講究方法和策略。基於自身的經驗,下面淺談家風的塑造🏘。
首先,我們要有意識的去培育養成。俗話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這說的是人們的境遇不是一成不變的,需要註意保持維護,否則👱🏻♀️,可能會從家庭幸福變為妻離子散、從生活富足變為窮困潦倒。同樣,家風也不是一勞永逸的事情,它需要有意識的培養𓀅、促進和維護。把老一輩留下的美好品德和作風接續下來🛺、傳遞下去,是造福當代、惠及後人的重要事情。我們有責任把優良家風的接力棒一代代傳下去,發揚光大。
其次📗,我們要在家庭中營造崇尚優良家風的氣氛。古人講,“非學無以明誌🏟,非學無以廣才”,知書才能明禮,學習就能升華。要讓家裏多一分書香氣、多一分向優良家風看齊的情誌👬🏼,茶余飯後,談天論事,讓家人從中得到更多的教化和啟迪。當然🧑🏼🤝🧑🏼,家庭的學習不同於組織👳🏿♀️,不需要有計劃的開展什麽活動,但培養家人的讀書情趣,在悠靜的家庭環境裏暢遊書海,總能給人心情恬淡的意境,使人有所收獲,有所感悟。
第三,我們要做好“傳幫帶”。家長是塑造孩子的無形力量🏄,耳濡目染影響著孩子世界觀的形成。我們的穿戴👉、舉止、觀點、接人待物等🧑🏽🍳𓀝,無不對孩子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上行下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樣的道德應當人人都明白😩。因此🧑🦱,作為負責任的長輩,我們有責任做好自己🛡,給孩子做好榜樣。
第四🎠,我們要創造和諧文明的家庭環境✍🏽。有研究顯示,父母不睦甚至離異等家庭的家庭中🧑🏼🔧,孩子長大後更容易形成不良的行為品行↪️。此外,家裏的物理環境也很重要,這不意味著需要華府,需要的是居家裏外🫴🏼,幹凈🤽♀️👈🏼、明亮、整潔、有序。去朋友家串門,有的家庭還很註意家風家教文化,懸掛著激勵感人的家訓格言🐜,如“積金積玉不如積書教子,寬天寬地莫若寬以待人”、“敦行致遠,吃虧是福”、“家和萬事興”等等📛,讓人置身其中,產生良好的心理狀態,一種清新雅致的感受油然而生。
總之🕹,除了學校之外,家庭也是傳遞知識🧤👳🏿、塑造後代品質的重要場所。不同於學校,家庭這個場所伴隨著孩子一生,它對後代的影響、對整個社會的影響可能更加重要。好家風的教育方式就滲透在家庭成員之間方方面面的密切接觸裏。通過循循善誘、諄諄教導🥔、以身作則❤️🔥,我們有希望樹立🦹🏼、傳遞和發揚優良家風👩🏼⚕️,促進中國夢的順利實現🪪。
以微知著,以小見大
熊朝霞 生育健康
以微知著,是指從事物露出的苗頭,就可以推知它的發展趨勢或它的實質;以小見大,是指通過小事就可以看出大節,或通過一小部分看出整體。突然想起這兩個成語抒發感受,源於最近觀察兒子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的些許表現🏬。
轉眼🍽,兒子已經十四歲了,開始不再依賴我們👮🏻♂️,甚至當我習慣地幫他做點事情的時候🐡🧩,他會突然冒出一句:媽媽🤹🏽♂️,讓我自己來吧!初次聽到還有些小小的失落……再想起最近觀察到的許多小細節💁🏽,才覺得兒子長大了。
春節假期全家一起去了古北水鎮,小鎮環境優雅,背靠中國最險的司馬臺長城,坐擁鴛鴦湖水庫,是京郊一處山水城結合的自然古村落,吸引了好多遊客。我們全家一起逛著各種特色門店作坊,感受傳統的北方年味兒。因為冬天寒冷的原因,很多門店的門上都裝上了厚厚的棉簾子。每逛到門店前,兒子都會主動的去掀簾子,我很欣慰他知道為爸爸媽媽服務了。結果逛得多了後發現孩子等我們進來後會一直掀著簾子,直至和我們一起的最後一位遊客進來才肯放下🦾,看著並不認識的同行客進來向掀簾子的兒子道謝時,他故作無謂的臉上分明洋溢著得意的幸福🤷🏽♀️,其實孩子對幸福的詮釋真的很簡單。我不禁感慨🔯,父母培養孩子的教養➜,禮貌確實要從小細節開始🤴🏻🧑🏻🦽➡️,千萬別小看這個掀簾子的小動作,可能那聲謝謝會深深烙在孩子成長的印記裏。我想🛀🏼,孩子類似於這樣的良好行為會變成為人處事的一種習慣吧。
還記得有一個晴朗的周末,約了三五好友聚會🧊。聚會的餐廳提供餐前堅果,大家圍坐一起聊得不亦樂乎。我習慣性的從兒子書包中拿出兩張草稿紙,順手疊了兩個垃圾盒,大家有的把吃的果皮扔進來🏚🤞🏻,有的直接放在了桌上🧑🏽🌾🙍🏿♀️。服務員進來準備上菜時,兒子悄悄地站起來🍰🤦🏼♂️,拿了一張餐巾紙和一個盤子逐一把我們面前的果皮進行了清理。觀察著孩子的舉動,聽著朋友誇獎兒子懂事🚗,禁不住自豪起來。其實每一名學生在上學的數年間,老師都會通過思想品德課教授做人的道理和準則👲🏽,但是不可否認💍,父母、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最早的最深入的,言傳身教就像一面鏡子,就像一面旗幟引領孩子前進,讓孩子不僅僅能在學校學習文化知識、做人的道理,更多的通過身邊人的善言善行一點一滴滲透到他的日常行為中去🧠,讓孩子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孩子在我們身邊每天的一個小變化都是他們人生中的大成長,作為他們成長歷程中的領路人,我們在他們身上寄托了萬千美好的希望。而美好的生命要用美好的思想🔈、美好的精神、美好的品格去培養,在這其中,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家規🤵♀️、家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家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中國歷史上對個人的修身、齊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甚至也是讓一個國家更加富強的必不可少的一點🕐。良好的家規、家訓督促我們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員共同成長,把家庭建設成富有魅力的幸福樂園,培養有責任感的好孩子。因此良好的家規、家訓任何時候都不能丟🟣,應該一代代傳承下去,發揚光大。
恰到好處與合理期望
——談我對幸福生活和家風教育的看法
潘文 意昂体育意昂衛生發展中心
讀了畢淑敏的《恰到好處的幸福》這篇文章,讓我對幸福生活和家風教育有些許的感想。
什麽是恰到好處🤵🏻♂️?舉個例子來說,學醫的人都對酒精消毒不陌生,75%的酒精棉球可以達到消毒的目的🂠,但濃度大了比如100%的酒精反而不行。為什麽🎴👩🏻🍼?75%的酒精剛剛可以破壞細菌的膜而深入其內部🙆🏼♂️,把整個細菌殺死🕶;而濃度更高的100%的酒精卻飛快地把細菌外膜凝固了,阻止了酒精進一步滲入到內部🕵🏻♀️,反而殺不死細菌了🚣🏿♀️。有些東西,不是越濃越好📐,越多越好,要恰到好處。
什麽是合理期望?它和恰到好處也是一脈相承⚗️,就是期望也不是越高越好,越多越好♿🍛,而是要恰到好處🧑🚀。期望太高,達不到時就會心生怨恨和沮喪,長久下去👸🏻,對自己缺乏信心;期望太低⚓️,就沒有了動力和目標👱🏼♂️,得過且過😮,讓人萎靡不振。所以🥪,合理的期望,正確評估自己的能力和周圍的環境因素,在願望和現實之間👷,找到一個最佳的平衡點。
恰到好處與合理期望⏺,這就是幸福生活所應遵循的最佳的準則。對自己所處的位置有著正確的判斷®️,合理期望,把目光放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之內,知足常樂🏌🏽♀️。把握好手中的幸福,其實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當今社會,我們痛心地看到近些年來一個又一個被揭露出來的貪汙腐敗分子🆖、“裸官”之類🧝♀️,不禁在想,這些人之所以欲壑難填,很大原因就是不懂得恰到好處和合理期望,總把目光放在自己能力範圍之外💐🛫,期望過高,從而鋌而走險。如果他們能夠正確的判斷自己的位置,能夠合理地評估自己的能力和周圍的環境,並找到一個最佳的平衡點👩🏻🦼➡️,就不會落得如此下場。
因此🖐,我們要經常反思,經常擦拭心靈讓它保持通透🛥,這樣我們才能夠釋然👩🏽🏫,才能有幸福感。而家庭的氛圍、家風家訓的教育給予了這種反思反省提供了充足的養分。如果我們有一種家風叫“正直做人和知足常樂”💐,那麽這種潛移默化的熏陶必然會植根於我們的內心🐔,讓我們對人對事有準確的判斷和感悟,讓我們懂得去合理期望。
這讓我想起了自己的家庭🧝🏼♂️。成長的過程🦇,總是忘不了父母的殷切祝福“知足常樂”👪,這也許就是我家的家風,小時候家裏雖然普普通通,物質生活沒有現在這麽豐實🤷🏿♀️,但是一家人總是樂呵呵的。不經意間,父母總給我灌輸那個詞“知足常樂”。上大學後,母親總是叮囑出門在外的我,遇事多想,不要和別人攀比🌑。多年浸潤在父母的世界觀下,受家庭影響至深💂🏻♀️,我也秉持了這種知足常樂的精神,不求大富大貴,但求平安健康快樂!生活和和美美⛽️👨🦯➡️,便是人生最大的幸福。知足長樂成了我們大家庭裏的共識🗾。
父母要示範家風🏅👨🏼🏫,夫妻要掌舵家風💂🏻♀️,子女要繼承家風。對於下一代的教育,我們要秉持“知足常樂”的家風📧🎰。最近🙅🏿♂️🥟,看了微信新聞,說一位神童13歲考入大學👩🏻🔬、17歲考進中科院卻被退學,原因是在母親應試教授的監督和陪伴下🫵🏻🤟🏼,孩子除了學習什麽也不會。家裏任何事情母親都不讓孩子插手,每天早晨連牙膏都要擠好,給兒子洗衣服、端飯👩🏻🏭、洗澡、洗臉,甚至為了讓兒子在吃飯的時候不耽誤看書,讀高中的時候還親自餵飯。“只有專心讀書👩👩👧,將來才會有出息”🤜🏿,這是母親對孩子灌輸的家風。從小學到大學🙎🏽,孩子的生活都是母親一手包辦。考入中科院研究生後,母親本以為孩子憑著聰明才智就成功成才🙋🏿,但事與願違🔅,脫離了母親的照顧後👤👩❤️💋👨,孩子“失控”了🕵🏻,他完全無法安排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最後被迫退學🤳。從這個案例裏✡️,我們看到了“合理期望、知足常樂”家風教育的重要性,如果母親能對孩子的將來有一個合理的期望🫂,能夠秉持著知足常樂、不攀比的家風📆,不走極端,給孩子一個寬松的成長環境,孩子不會成為現代版的“傷仲永”🧝🏿♀️。
從哲學的思維來說,萬事都有一個度🙋🏽♂️,把握好這個度,增一分則太長,減一分則太短🤹🏿♂️。知足常樂😂,合理期望,恰到好處,感悟生活的幸福每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