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意昂体育官网黃薇課題組在國際公共衛生領域著名期刊《顆粒物與纖維毒理學》(Particle and Fiber Toxicology,P&FT🥚,2014 IF:6.987)上🤣,在線發表題為《Size-fractioned Ultra Fine particles and black carbon associated with autonomic dysfunction in subjects with metabolic syndromes in Shanghai, China》的研究論文。該項研究成果揭示了大氣超細顆粒物在慢性疾病發生發展過程中的影響𓀊,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和公共衛生意義。
在中國🧗🏼♂️🧑🏿🍳,數以億計的人受到II型糖尿病的威脅。近年來,除生活方式🤬、遺傳因素等確定的致病原因外♢,大氣顆粒物(PM)在其發病中的作用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註。世界衛生組織最近報告中指出👩🏼🔬,PM暴露可以導致胰島素抵抗和高血壓👍,但其機製尚不明確。
在此背景下🧞,課題組選擇了53名II型糖尿病患者進行了重復測量的定組研究(Panel研究),探討了不同粒徑段的大氣超細顆粒物、黑炭及氣態汙染物等與疾病的關系。研究發現:顆粒物濃度的升高可明顯影響心臟自律功能;而且與糖尿病患者相比,糖代謝異常患者的響應顯著⚂。其中,粒徑在100nm的超細顆粒物,對心臟功能的影響最為顯著;粒徑在100-200nm之間的顆粒的影響相對有所減弱;其他交通來源的汙染物,如BC, NO2 and CO以及SO2濃度的升高也能夠導致心電自主神經功能的下降🚛;本研究未觀察到粒徑在200-560nm之間的顆粒及O3也具有類似作用。研究結果表明,在大氣超細顆粒和交通相關汙染的急性暴露導致心臟自主神經功能失調的過程中🍗,糖尿病和性別的影響可能起到了重要作用👩🏽✈️🤏。
P&FT期刊配發的博客認為,在全球環境汙染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大背景下🦸🏻♀️,與人類活動排放密切相關的大氣超細顆粒物的健康影響研究還十分有限。中國和德國研究人員不約而同聚焦大氣超細顆粒物與慢病、采用相似的研究方法📏🪥、並得出相似結論👵🏻,提示出不論在當前高汙染水平下的中國📁,還是已經處於低汙染水平的德國👮🏻♂️,人類都面臨著共同的健康殺手:空氣汙染。
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系
2015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