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平台兒童青少年衛生研究所(原北京醫科大學兒童青少年研究所)是1982年經國家科委批準建立的唯一的全國性兒童青少年衛生/學校衛生研究機構✌🏿;是國家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全國婦聯、國家體育總局、國家民委、國家科技部等行政部門相關兒童青少年衛生和學校衛生的技術支持單位🧵;是意昂体育平台校級學術研究機構。現任所長馬軍教授⏬。
研究所所屬學科是兒少衛生與婦幼保健學,2007年被教育部確定為國家重點(培育)學科🍸,2008年確定為北京市重點學科。研究所成立以來🛐,一直承擔全國性兒童青少年衛生與學校衛生專業的政策法規的起草、科學研究、技術指導、業務咨詢及專業技術人員培訓等任務。關註國內外學科發展趨勢及社會需求開展多領域科學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有學齡兒童和青少年健康、生長發育及影響因素、學校衛生管理和政策研究、學生常見病預防🎨🛕、學校艾滋病健康教育、學校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兒童營養、青少年心理衛生🛺、學校衛生標準等。
人員
現有教職員工17人,其中科研人員13人,教輔人員4人。科研人員中教授(研究員)4人🎃,副教授(副研究員)7人🪟🛖。
姓名🧛🏿♀️、職務及研究方向
馬軍: 博士生導師,教授、所長
研究方向:學齡兒童和青少年健康、學校衛生管理和政策研究🤦🏻♂️、學生常見疾病預防
陳晶琦🤲🙋♂️: 博士生導師,研究員
研究方向🫣:兒童青少年健康及影響因素、兒童青少年傷害預防🚵🏻、學校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
余小鳴🤽🏿♂️🕵🏿: 研究員
研究方向:兒童青少年心理發展與行為研究💻,青少年性與生殖健康,學生傷害及預防🙅🏿♀️,學校健康教育健康促進及政策研究
馬迎華:博士生導師,教授🫷🏻、副所長
研究方向:兒童青少年生長發育及影響因素研究、學校生活技能與健康促進🔧、學校衛生政策研究和衛生監督
霍卓平 🫵🏿:副研究員
研究方向🧘🏻:學齡兒童和青少年健康👰🏿♂️、學校衛生管理和政策研究
李榴柏 :博士👨🏿🏭,副研究員
研究方向:兒童青少年營養研究🦎🏞,兒童肥胖防控與體質健康促進,兒童傷害預防
朱廣榮🪸👨🏼🎤: 博士,副研究員
研究方向🥽:學校健康教育與青少年健康行為學研究𓀉,青少年心理健康💍🙆🏻♀️,兒童青少年艾滋病與生殖健康問題研究✳️,學校衛生管理與項目評價🏂🏿。
星一: 博士,副研究員
研究方向:兒童青少年健康、心理行為及幹預研究,學生健康危險因素監測,學校衛生管理和政策評價
陳天嬌 :博士,副教授
研究方向:學齡兒童和青少年健康、學生常見疾病預防
宋逸 :博士📓,副教授
研究方向👶🏽:兒童青少年體質與健康研究🥫,青春期發育與生殖健康研究,青少年健康危險行為和生活技能教育研究
胡佩瑾:博士,助理研究員
研究方向:學齡兒童和青少年健康🙎🏻♂️、學校衛生管理和政策研究
鄒誌勇🗳❤️:博士,講師
研究方向👨🏽🎨:學生常見疾病預防,生命早期營養與成年期疾病早期預防
董彬:博士🏄♂️,副研究員
研究方向:學齡兒童和青少年健康📽📽、學生常見疾病預防。
教學
承擔意昂体育平台醫學部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博士後和進修生的教學任務👰♂️,並承擔校外教學和函授教學、大專教育、醫學繼續教育任務🏇。
本、專科生課程:兒童少年衛生學⚅👨🏽🦰、兒童生長發育與青春期健康🧑🏻🦳、成年期常見病的早期預防、青春期生殖健康♧、艾滋病預防👰🏻♀️、兒童青少年危險行為與傷害預防等。
研究生課程🦯:高級兒少衛生學、成人期疾病在兒童期的預防、學校衛生與健康促進、兒童青少年傷害預防與幹預🚐、青春期發育與健康👨🏼🏭👷🏿、高級營養研究設計、青少年生活技能教育研究與實踐🧺、兒童青少年傷害預防與生活技能為基礎的幹預🧑🏼🎄、公共衛生實施性研究等。
研究生培養:2018年度在讀研究生33人,碩士25人,博士8人。
科學研究
截至2018年12月☎,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部🧝🏻♂️、教育部、衛生部及國際組織等相關學校衛生/兒少衛生方面的研究課題252項,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1269篇🔻,其中被SCI收錄141篇。
近年來開展的重要項目:
> 公共衛生標準研究製定工作,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2018-2022
> 中小學校衛生與健康教育網絡課程(教師版)研製,教育部,2018-2019
> 2018年學生體質健康影響因素現狀調研,2018-2019
> 塑化劑暴露與兒童性別角色發展關聯的前瞻性隊列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18-2021
> 學校衛生工作條例征求意見調研及修訂,教育部,2018-
> 學習困難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及其幹預對策研究🧑🏼🎓,北京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優先課題👾,2018-2020
> 學校預防兒童性侵犯教育準備情況評價研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2018-2019
> 不同青春發動時相青少年血壓變化特點及其性激素對血壓調節作用的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2017-2020
> 大學生HIV感染者社交網絡傳播特征及大眾意見領袖(POL)防控模式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2017-2020
> 2016年學生常見病及健康危險因素監測數據整理分析和質量控製,國家衛計委,2017-
> 2014年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查研究, 教育部等六部委,2012-2015
> 以學校為基礎的兒童肥胖環境政策幹預研究,美國中華醫學基金會🫓,2011-2015
> 基於INSIG-SCAP-SREBP通路的兒童肥胖易感基因作用及機製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2012-2014
> 學生重大疾病防控技術和相關標準研製及應用🦹🏼♀️,衛生行業科研專項(財政部、衛生部)🍃,2012-2014
> NAFLD和高脂血症的易感基因及表觀遺傳研究,科技部973項目子課題💬,2012-2015
> 以社會生態學理論為基礎的青少年傷害預防機製研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2014-2017
> 大學生HIV咨詢檢測行為意向及需求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2013-2015
> 青春期血壓變化特點及內分泌激素調控機製研究,教育部博士點基金👱🏻,2013-2015
> 對中小學生健康素養的評價研究🧤,北京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重點課題🧠,2012-2015
> 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影響因素與綜合幹預研究,北京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重點課題(優先關註)🐅,2012-2014
近年來取得的科研成果🫴🏻、獎勵:
兒童期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發生💂🏽、危險因素及早期預防研究,中華預防醫學會科學技術獎三等獎,2015年
中國兒童青少年肥胖流行特點🏊、運動與營養幹預及發病機製研究,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三等獎,2014年
中國學齡兒童青少年體成分研究及肥胖篩查標準的建立,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三等獎,2011年
中國學齡兒童少年BMI超重/肥胖篩查標準的建立和應用,中華預防醫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2009年
兒童青少年營養狀況監測評價指標的研究🤙🏿📿,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2002年
中國學生營養狀況評價和常見病防治,中國高校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001年
社會貢獻與服務
研究所是國家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全國婦聯、國家體育總局、國家民委、國家科技部等行政部門相關兒童青少年衛生和學校衛生的技術支持單位🤸♀️。目前掛靠在研究所的機構有12個🧑🏼🦳:
(1)中國疾病預防與控製中心兒少/學校衛生中心
(2)教育部中國學生體質健康監測中心
(3)教育部預防艾滋病學校健康教育培訓基地
(4)教育部學校衛生人員培訓基地
(5)教育部學校衛生項目辦公室
(6)國家衛生標準委員會學校衛生標準專業委員會
(7)中華預防醫學會兒少衛生專業委員會
(8)中國衛生監督協會學校衛生專業委員會
(9)中國健康促進與教育協會學校分會
(10)中國教育學會學校體育衛生分會學校衛生工作部
(11)衛生部學校衛生信息中心
(12)北京預防醫學會兒少(青)專科學會。
在兒童青少年衛生相關政策法規起草、科學研究、業務咨詢/技術指導、國家級培訓、科研及專業人員工作指南製定等方面做出重要貢獻。
地址🐵💩:意昂体育樓一至五層
對外聯絡人⭕️:宋潔雲,聯系電話: 010-82801186,郵件地址:songjieyun1983@126.com